中哥形意拳

ZON.PUB

中哥形意拳内功四经

内功四经》又名《内功真传》,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也不详。清代郎琊人王南溪整理注释并传于世。此书自南溪之徒宗景房公开后,数百年间影响甚微,鲜为人知。后此书流入形意门中,由山西太谷宋世荣先生首传于世,至此才书因拳显、名因人重,《内功四经》才真正成了“内功圣经”。内功经 卷一内功之传,脉胳甚真。不知脉络,勉强用之,则无益而有损;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任脉起于承浆,直下至阴前高骨;督脉起于尻尾,直上由脊背过泥丸,下印堂,至人中而至。井者,肩井穴也,肩

中哥形意拳作用

由于形意拳动作对称、严格、完整、和谐,所以长期系统地练习形意拳能使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的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中枢之间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协调性,而且能使运动中枢与植物神经之间也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共济的协调性,从而改善各中枢之间的协调性 。五行拳中,劈拳除技击有巨大威力外,还有健身祛病的功效,尤其对人的肺部健康大有益处。久练钻拳能去僵拙为灵巧,使人体运动更加协调灵敏。练炮拳能增强心脏功能,从拳理上说可以促使血脉灌至上焦,气沉丹田足可以充实下部,所以练炮拳有生髓生血、益智益神的功效 。长期坚持练习形意

中哥形意拳特点

折叠动作特点①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②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像拧绳一样,毫不松懈。③沉着稳健,身正,步稳,"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④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中哥形意拳拳法内容

形意拳的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十二形(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为主。其练习要领: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七要钻落翻分明。塌腰,即尾阊上提;缩肩,即两肩向回抽劲;扣胸,即开胸顺气;顶,即头顶、舌顶、手顶;提者,即颈道内提,横,即起也,顺,即落;起,即钻也;落者,即翻。起亦为横,落亦为顺 。折叠桩功练习形意拳均以三体式(势)为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来站桩,这是求得六合浑圆整劲的最基本功法。它按照形意拳学的理论要求与要领,将

中哥形意拳发展历史

从清朝乾隆以来,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广泛的传播。其产生和发展受到了晋商的影响,各代武林先驱在不同地域承传着原传心意武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保镖护商的实践不断研创、学习和充实。特别是晋商发源地的晋中各县,如祁县、太谷、榆次、平遥等地在形意拳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均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姬际可曾经游河南少林寺和洛阳、安徽等地,传艺给安徽秋浦(即今安徽省贵池市)人曹继武。曹继武又传河南马学礼,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仍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戴龙邦在故乡祁县传艺。
«   2021年11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最近发表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Z-BlogPHP 1.5.2 Zero

Copyright Zon.pub Rights Reserved.
中哥形意拳